汽車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比較關注車輛的造型、動力、油耗等因素,對于汽車的防腐蝕能力卻知之甚少。我們知道,汽車車身、底盤、電動機、發動機,甚至小到螺栓等零部件制造所用的材料以金屬為主。這些零部件長期暴露在大氣環境中,與大氣中的氧氣、水份和污染物等腐蝕成分接觸時間長,而這些物質中大多含有酸性成分,具有腐蝕性。日積月累,在各種使用環境條件下,金屬零部件的腐蝕是難以避免、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不僅破壞了汽車的外觀,直接影響到汽車質量和使用壽命,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但腐蝕破壞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往往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設計開發與生產制造中對汽車金屬部件進行防腐處理是非常重要的。

汽車零部件常見的腐蝕類型主要有斑狀腐蝕、局部腐蝕、縫隙腐蝕、受載下的腐蝕等四種。

斑狀腐蝕
斑狀腐蝕,表現為面漆或涂層鼓泡和脫落、露出基體金屬、出現均勻腐蝕或蝕坑,這種腐蝕多發生在車身和底盤部位。造成腐蝕的原因或是基體金屬陰極反應導致氣體鼓泡剝離,或是基體金屬的陽極溶解導致涂層脫落。也有可能是因為沙石飛濺使漆層分離等。
局部腐蝕
局部腐蝕,是合金中有某一元素優先從固溶體中溶解出來導致損壞的一種腐蝕形式。常發生在不銹鋼、鋁及鋁合金、鋅合金構件、鍍錫、鍍銅、鍍鉻鎳零件表面。例如汽車上的一些儀表由于黃銅的脫鋅,材料變成以銅為基礎的海綿狀結構,從而使零件的強度銳減而損壞。點腐蝕是局部腐蝕的一種形式,是在金屬表面上形成無數的小孔,這是是特別危險的腐蝕類型。它不但能使工件發生穿孔而失效,如果在高應力下,這點腐蝕孔就有可能成為疲勞源,使局部損傷擴展而產生疲勞斷裂,這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上是相當危險的,如汽車變速箱齒輪經常由于點蝕而造。
縫隙腐蝕
縫隙腐蝕發生在汽車各種部件的連接部位,一輛汽車大概有3000-4000個焊接點,還有許許多多鉚釘連接。因此,鉚接、焊接及螺栓連接的位置都極易發生此類腐蝕。縫隙腐蝕是汽車腐蝕中最嚴重的、最常見的腐蝕形態。
受載下的腐蝕
受載下的腐蝕是指汽車零件在機械應力與腐蝕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腐蝕。應力腐蝕的必需條件是:一是對一種具有應力腐蝕敏感的合金,例高強度鋼、黃銅等。二是在特殊的環境中,例如黃銅、鋅離子能引起應力腐蝕。三是必須有拉應力存在,它可以是殘留的或是外加的應力。例如熱處理時不均勻的冷卻,產生殘余應力可以產生汽車底盤大梁的斷裂破壞。這種腐蝕的隱秘性、突發性是汽車安全行駛的隱患。常發生在車門下橫梁等。

汽車的腐蝕后果觸目驚心,在汽車防腐的路上,除了新材料的替換、新工藝的提高,高性能和多功能化的防腐涂料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性能和多功能化的防腐涂料不僅可以提高汽車的外觀質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汽車的內在質量,抗腐蝕,延長了汽車的使用壽命。采用的防腐涂料也從傳統型轉向環保型,單一品種多功能化,即單一品種同時會具有高溫防腐、高彈性、抗靜電、無毒等多項功能。如太陽能屏蔽防腐蝕涂料、阻尼防腐蝕涂料、可剝性防腐蝕涂料、耐氣候防腐蝕聚氨酯涂料、阻燃導靜電耐溫防腐蝕涂料等。對使用壽命要求達到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而且適用于非常苛刻腐蝕條件的防腐涂料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高性能和多功能防腐蝕涂料將在汽車上得到廣泛使用。